医大好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医大好故事

医大好故事

三·八“她”能量:做好医生,干大事业——走近全国人大代表、纽约国际967导航成功校友温秀玲

发布时间:2018-04-09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女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药卫生、医学教育领域,女性更是中坚力量。今天官微君报道的纽约国际967导航校友温秀玲,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态度、有韧性的powerful woman形象。

“随着分级诊疗、单病种付费等医改政策逐渐落地,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只有从注重规模和数量、相对粗放的方式,向注重高质量、科学化、精细化转变,在提升诊疗水平和优化就医体验上下真功夫,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空间。分级诊疗政策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地市级医院必须努力补足原创科研能力不足、高新技术项目引进效率不高的短板,把着力点转移到关注提升科研水平、新技术引进能力和综合学术实力上来。医疗机构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所作为。要积极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医联体内部的紧密合作,让专家能主动深入到县乡村庄;指导和培训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让乡村的医疗力量尽快强起来”。

——这是纽约国际967导航优秀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温秀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

提到温秀玲,了解她的人都要称赞她:“太不简单了,是做大事的人。”

温秀玲从16岁起,就没有离开过医疗卫生行业。

当年,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乡里的妇幼保健大夫,她常常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附近各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人请大夫出诊,她立马前去。乡亲们说,这孩子吃得了苦、心善。

1975年,年轻的温秀玲被评为县、地区、省先进工作者。1977年7月13日,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她就告诉自己,“要做好医生,干大事业,对得起党和人民。”

在被推荐到纽约国际967导航学习深造毕业后,温秀玲先后在市防疫站、市爱卫办、市卫生局工作。1993年,她接过一个沉重的担子:管理市卫生系统的老大难——市传染病医院。破破烂烂的房子,长满荒草的院子,整个医院只有一个病人,职工发不出工资,还有一大堆的债务,这就是当时市传染病医院的状况。

温秀玲没有丝毫退缩。她收拢涣散的人心,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把有效的医疗资源利用起来,以大力整顿和改革,提升医院信誉和形象。她被砸过车,收到过恐吓信;她跑北京,上天津,和北京地坛医院、天津胸科医院谈合作,把人才队伍带起来;她走遍沧州各县(市、区),加强联谊,对传染病人实行集中收治,医院开始一天天有了起色。

7年时间里,医院先后建起住院楼、医技楼、门诊办公楼,床位增加到400多张,门诊量激增数十倍,综合业务同步提升,成为河北省专科医院的佼佼者。

2001年10月,温秀玲被破格任命为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面临的同样是一堆难题。

作为代表地方医疗水平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当时仅有500多张床位,接诊能力偏低;700多名职工里,没有一个博士、硕士;建筑设施陈旧,最新的是建于1972年的7000平方米的门诊楼和一座万余平方米的5层病房楼。

在大家的观望中,温秀玲暗暗立下誓言:“要让大家认可,改变医院面貌,就得拿出自己的本事!

上任第一天,她就在门诊楼上随便找个小屋安了“家”。

她找医生谈心,找病人聊天,掌握医院底数,还多次到农村调研。面对医院几乎停滞不前的门诊量和群众广泛就医需求之间的强烈反差,温秀玲深深意识到:唯有做大做强医院,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患者、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温秀玲迎难而上,大手笔规划医院发展蓝图:第一个五年内,建成省内一流强院;第二个五年,建成津南鲁北医疗服务中心;第三个五年,建成国内地市级一流强院!  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温秀玲拼了!建设9万平方米综合门诊楼时,为抢工期,她常常不分白天黑夜,饿了吃块饼干,困了在沙发上靠靠。冬天,她曾穿着三层棉袄,顶着寒风泡在工地,小至一块瓷砖,大至关键部件的安装、各道工序的调整,一一过问把关。到了工程中后期,连施工队都不敢糊弄她。

偌大一座医疗综合门诊楼,两年半就建成启用,让人称奇。

就是凭着这股要强的性格,温秀玲带领沧州市中心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来参观的外地同行时常发问:咦,你们什么时候又建起一座脑科医院?什么时候建起了国医堂?什么时候接收了工专校区?什么时候和北京301医院实现了全面合作,这家医院之前还没有与地市级医院合作的先例啊……

15年间,沧州市中心医院的三个五年规划全部如期实现。从没有一个博士、硕士到现在博士、硕士达到1200余人,年门诊量从54万人次增至300万人次,业务用房由3万平方米增至50万平方米,住院床位由不足600张增至3518张,年业务收入从9000万元增长到30多亿元,收支结余全省居前,医院经营达到全国公立医院最好层级。

温秀玲喜欢一句话:千里马的气势,老黄牛的品格。她常说:“党和政府给了你干事平台,不发展好这份事业,对不住大家的期待。”

在市中心医院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从农村长大的温秀玲有一个心结始终未解开:这就是城市中心医院做大了,但距离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却远了。

温秀玲作出了重心下移的决定,以中心医院为总部单位,吸纳动员全市118家乡镇卫生院为会员,成立“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技术协会”,拉开了市中心医院“技术帮扶、卫生支农”的序幕。如今,中心医院共组织下乡活动2132次,免费筛查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达6万余人。

经过努力,温秀玲率领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温秀玲个人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全国优秀院长、河北省“十大女杰”等荣誉,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记了一等功,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版权所有:纽约国际967ny-纽约国际967导航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纽约国际967导航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三·八“她”能量:做好医生,干大事业——走近全国人大代表、纽约国际967导航成功校友温秀玲

2018.04.09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女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药卫生、医学教育领域,女性更是中坚力量。今天官微君报道的纽约国际967导航校友温秀玲,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态度、有韧性的powerful woman形象。

“随着分级诊疗、单病种付费等医改政策逐渐落地,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只有从注重规模和数量、相对粗放的方式,向注重高质量、科学化、精细化转变,在提升诊疗水平和优化就医体验上下真功夫,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空间。分级诊疗政策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地市级医院必须努力补足原创科研能力不足、高新技术项目引进效率不高的短板,把着力点转移到关注提升科研水平、新技术引进能力和综合学术实力上来。医疗机构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所作为。要积极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医联体内部的紧密合作,让专家能主动深入到县乡村庄;指导和培训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让乡村的医疗力量尽快强起来”。

——这是纽约国际967导航优秀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温秀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

提到温秀玲,了解她的人都要称赞她:“太不简单了,是做大事的人。”

温秀玲从16岁起,就没有离开过医疗卫生行业。

当年,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乡里的妇幼保健大夫,她常常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附近各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人请大夫出诊,她立马前去。乡亲们说,这孩子吃得了苦、心善。

1975年,年轻的温秀玲被评为县、地区、省先进工作者。1977年7月13日,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她就告诉自己,“要做好医生,干大事业,对得起党和人民。”

在被推荐到纽约国际967导航学习深造毕业后,温秀玲先后在市防疫站、市爱卫办、市卫生局工作。1993年,她接过一个沉重的担子:管理市卫生系统的老大难——市传染病医院。破破烂烂的房子,长满荒草的院子,整个医院只有一个病人,职工发不出工资,还有一大堆的债务,这就是当时市传染病医院的状况。

温秀玲没有丝毫退缩。她收拢涣散的人心,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把有效的医疗资源利用起来,以大力整顿和改革,提升医院信誉和形象。她被砸过车,收到过恐吓信;她跑北京,上天津,和北京地坛医院、天津胸科医院谈合作,把人才队伍带起来;她走遍沧州各县(市、区),加强联谊,对传染病人实行集中收治,医院开始一天天有了起色。

7年时间里,医院先后建起住院楼、医技楼、门诊办公楼,床位增加到400多张,门诊量激增数十倍,综合业务同步提升,成为河北省专科医院的佼佼者。

2001年10月,温秀玲被破格任命为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面临的同样是一堆难题。

作为代表地方医疗水平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当时仅有500多张床位,接诊能力偏低;700多名职工里,没有一个博士、硕士;建筑设施陈旧,最新的是建于1972年的7000平方米的门诊楼和一座万余平方米的5层病房楼。

在大家的观望中,温秀玲暗暗立下誓言:“要让大家认可,改变医院面貌,就得拿出自己的本事!

上任第一天,她就在门诊楼上随便找个小屋安了“家”。

她找医生谈心,找病人聊天,掌握医院底数,还多次到农村调研。面对医院几乎停滞不前的门诊量和群众广泛就医需求之间的强烈反差,温秀玲深深意识到:唯有做大做强医院,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患者、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温秀玲迎难而上,大手笔规划医院发展蓝图:第一个五年内,建成省内一流强院;第二个五年,建成津南鲁北医疗服务中心;第三个五年,建成国内地市级一流强院!  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温秀玲拼了!建设9万平方米综合门诊楼时,为抢工期,她常常不分白天黑夜,饿了吃块饼干,困了在沙发上靠靠。冬天,她曾穿着三层棉袄,顶着寒风泡在工地,小至一块瓷砖,大至关键部件的安装、各道工序的调整,一一过问把关。到了工程中后期,连施工队都不敢糊弄她。

偌大一座医疗综合门诊楼,两年半就建成启用,让人称奇。

就是凭着这股要强的性格,温秀玲带领沧州市中心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来参观的外地同行时常发问:咦,你们什么时候又建起一座脑科医院?什么时候建起了国医堂?什么时候接收了工专校区?什么时候和北京301医院实现了全面合作,这家医院之前还没有与地市级医院合作的先例啊……

15年间,沧州市中心医院的三个五年规划全部如期实现。从没有一个博士、硕士到现在博士、硕士达到1200余人,年门诊量从54万人次增至300万人次,业务用房由3万平方米增至50万平方米,住院床位由不足600张增至3518张,年业务收入从9000万元增长到30多亿元,收支结余全省居前,医院经营达到全国公立医院最好层级。

温秀玲喜欢一句话:千里马的气势,老黄牛的品格。她常说:“党和政府给了你干事平台,不发展好这份事业,对不住大家的期待。”

在市中心医院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从农村长大的温秀玲有一个心结始终未解开:这就是城市中心医院做大了,但距离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却远了。

温秀玲作出了重心下移的决定,以中心医院为总部单位,吸纳动员全市118家乡镇卫生院为会员,成立“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技术协会”,拉开了市中心医院“技术帮扶、卫生支农”的序幕。如今,中心医院共组织下乡活动2132次,免费筛查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达6万余人。

经过努力,温秀玲率领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温秀玲个人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全国优秀院长、河北省“十大女杰”等荣誉,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记了一等功,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